English|旧版
官微二维码
官网二维码
MENU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人才动态

品资所蔬菜研究室和南亚所詹儒林获全国农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

打印
【字体:

日前,农业部表彰了一批全国农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我院品资所蔬菜研究室被授予“全国农业先进集体”称号,南亚所詹儒林研究员被授予“全国农业先进个人”称号。
  此次全国农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在全国农业系统各级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内设机构和全国农业系统各级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内设机构在职干部职工中进行,全国共有199个单位和580人分别获此荣誉。

品资所蔬菜研究室先进事迹:

蔬菜研究室隶属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立足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蔬菜产业发展需求,长期从事热区蔬菜作物育种和栽培技术的研究工作,近5年来主持各类研究推广项目、参与研究推广项目100余个,经费2000余万。在领导的殷切关怀和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蔬菜研究室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不断拓展研究领域、提升研究水平;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服务三农为己任,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民增收、社会增效做出贡献;加强“引进来、走出去”、“一带一路”的战略建设,注重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提升了研究团队的创新能力和知名度。
一、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研究室始终以科技创新为导向,不断地拓展研究领域、提升研究水平,在热带蔬菜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5年蔬菜研究室承担和参与省部级研究课题100多项,共收集保存苦瓜、辣椒、西瓜、黄秋葵、豇豆、番茄、茄子、四棱豆、黄瓜、辣木、耐热叶菜等热带蔬菜类种质资源6000余份,培育优良新品种新组合20余个。集成基质栽培、无土栽培、栽培模式、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相关技术16项,开展了苦瓜、黄秋葵、辣木等功能性成分的研究工作。共获得省部级奖项6项、海南省品种审定(认定)8个,获批专利15项。国内外学术期刊物发表论文80多篇,编写论著6部,培养博士、硕士7名。
二、注重科学创新发展与科技成果转化相结合
研究室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学科建设的同时注重科技成果转化。近年来,研究室面向产业发展需求,围绕“南菜北运”和热区蔬菜周年均衡供应,开展了蔬菜重要性状的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2001年以来,先后育成苦瓜、辣椒、西瓜、四棱豆、黄秋葵等20个新品种,其中“热研三号”油绿苦瓜、“热辣2号”黄灯笼辣椒、“美月”西瓜、“热研1号”黄秋葵已成为海南地区的主栽品种。同时注重新品种新技术的集成与示范,实现良种良法有效融合,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四川攀枝花等地合作共建立了22个示范基地,累计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面积超过85万亩,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新机制,依托海南、广东等地蔬菜相关企业,推动新品种新技术合作研发与成果转化。其中与“海南润达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深入合作,通过品种转让、派驻专家等多种合作形式,推动设施精品西瓜产业发展,创建现代农业品牌,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为企业获批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做出重要贡献。
三、心系三农,精准扶贫
为了更好的服务“三农”,示范推广蔬菜优良新品种与安全高效生产新技术。研究室多次组织专家赴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市和海南各市县开展蔬菜生产技术培训、实地指导、技术咨询、科技救灾等活动,培训及推广高产新技术。共派出农业科技特派员5人,培训农技推广人员及农户10000多人次,发放苦瓜、辣椒、西瓜、豇豆、黄秋葵、番茄、茄子等栽培技术资料10余种10000多份,赠送苦瓜、辣(甜)椒、西瓜等蔬菜作物种子1000余公斤,肥料500余吨。目前在海南省保亭、文昌、定安等地进行的苦瓜、辣椒、西瓜、黄秋葵等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已成为服务三农与科技下乡的典范,有力地支持和推动了当地蔬菜产业的发展。同时积极参与科技救灾工作,在热带蔬菜主栽区遭受台风与寒害等自然灾害的第一时间内,研究室总是及时组织蔬菜专家奔赴各地指导救灾及灾后恢复生产工作,确保了我省瓜菜生产顺利开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赞誉。
四、加强“引进来、走出去”、“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
加强“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的建设,注重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研究团队的研究水平和显示度进一步得到提高。多次与英国、美国、意大利、以色列、泰国、日本、库克群岛、巴布亚新几内亚、刚果布、柬埔寨、圭亚那和格林纳达等国家(地区)开展学术交流和技术访问。承担的外专局引智项目、国际合作项目,邀请了泰国、日本、埃及等国专家来访,开展学术交流,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研究室在引进技术的同时,也注重技术走出去,多次承担了对外技术援助的任务,承担了科技部对南太平洋库克群岛的蔬菜技术援助任务,国家商务部对加勒比海国家格林纳达的农业技术援助任务,巴布亚新几内亚农业技术援助任务,中国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蔬菜种植技术援助任务,参与技术援助的人员不畏艰难,圆满的完成了各项援助任务,受到了中国科技部、农业部及对方农业部的高度评价和表扬。特别是承担的中国援刚果布农业示范中心的技术援助任务,4位外派人员在长达三年的技术合作期间,克服困难,尽职尽责、认真工作,在研究室全体人员的支持下圆满的完成了蔬菜种植技术的援助工作,提升了当地蔬菜种植水平,多次受到了刚方农业部的表扬。同时研究室还参与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国际培训任务,完成了对东盟国家、太平洋小岛屿国家、非洲发展中国家的蔬菜种植技术培训任务,为中国获得国际友谊做出了重要贡献。

詹儒林同志先进事迹:

詹儒林同志主要从事热带果树重要病害鉴定、病菌与寄主互作机制、病虫害绿色防控等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承担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80多篇、专利10余项、获省部级奖励10多项。2015年,入选广东省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扬帆计划”。
在科研成果方面,(1)系统开展了芒果炭疽病的生物学及其可持续防控基础研究。探明了该病原菌的抗药性机理,建立了抗药性监测、检测及其治理技术,研发了微生物源和植物源生防制剂。提出芒果抗炭疽病的鉴定方法——综合筛选法,对我国80多个芒果种质进行抗病鉴定,筛选出6个高抗品种,结合病害的预测预报技术,建立了一套以种植抗病品种、生物防治、抗药性治理和农业防治等措施为主的芒果炭疽病绿色防治技术体系,因地制宜地制定周年防治日历,对炭疽病的防效达80%以上,显著降低了烂果率,提高了果实的外观品质及商品性,该项成果于2009年获神农中华科技奖三等奖。(2)首次鉴定了引起我国芒果畸形病的病原物、探索其致病机理,并建立了该病原菌的快速分子检测手段,研究了简单有效的防治技术,防治面积达2万多亩,畸形病的发病率控制在5%以下,挽回了重大经济损失,有效促进了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晚熟芒果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发表相关研究论文5篇以上,其中SCI收录5篇,获农业部科技成果鉴定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3)研制出桔小实蝇的“食物诱剂”、“诱瓶装置”及“诱粘器”等系列产品,该诱剂对桔小实蝇雌、雄成虫均有较强的引诱作用,克服了“性诱剂”只能诱杀雄虫的缺陷;建立了以食物诱剂为主的桔小实蝇综合防控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在芒果、杨桃、毛叶枣、柑橘、蜜柚等不同水果上对桔小实蝇的防效达90%以上,在广东、海南、云南、广西等地进行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目前已推广达10多万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该项技术获得了2009年度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2011年度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及2014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4)其他,致力于热带作物几种重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2012年度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12-2013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科技成果二等奖。
长期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生产一线。致力于金沙江干热河谷流域晚熟芒果产业的发展,该地区主要包括四川攀西地区和云南华坪县,属干热河谷气候,河谷两岸险峻陡峭,植被稀少,土壤贫瘠,历史上,这一带除了钢铁及矿业外,传统农业产业发展条件恶劣,农民生活贫困。而通过调查发现,该地区属干热河谷气候,非常适合芒果的生长,是我国最北端、最晚熟的芒果优势产区,但在1995年前,该区域的芒果不足1万亩,多以乡土劣质品种为主,生产技术落后,品质差价低,收获期短。针对这些问题,该同志带领芒果团队长期进驻该地区,开展新品种选育、花期调控、养分综合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研究。通过10多年的努力,有效解决了晚熟优势芒果产区品种布局不合理、大小年结果、区域性病虫害严重、商品果率低等问题,促进了该地区芒果产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使我国的芒果收获期从原来2月-8月拉长为2月-11月,延长了3个月,种植面积从10多年前的1万多亩发展到现在的近50万亩,种植芒果的农民大部分脱贫致富,建成了约占我国芒果产业1/4的“海拔最高、纬度最北、成熟最晚、品质最佳”的晚熟芒果优势产业带。该项成果获得了2008-2010年度的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一等奖和2011-2013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
在科技推广模式研究方面,创建了“新农学校”、“芒果专业协会”等推广平台,建立了“科研院所+地方政府+新农学校(专业协会)+技术员+农户”的推广模式。紧紧围绕“新思想、新观念、新农民、新技术、新生活、新农村”开展培训,提高农民思想意识,转变农民传统观念。通过十多年努力,建立了芒果示范基地6万余亩,辐射带动达40多万亩,2014年收入达11亿元,近10年累计达50亿元以

TOP
Baidu
map